現在的工作壓力較大,有不少父母把小孩生下來之后沒有時間照顧、教育孩子,只能寄養在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照顧。這便造成了孩子與父母長期分離后產生焦慮的現象。
學齡前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尤其是對母親的依賴。
剛出生的孩子一般主要由母親照顧、喂食,日漸對母親形成依戀。但產假過后母親要回到工作中去,孩子便寄養在父母家。老人對孩子的照顧和教育往往形式簡單甚至粗暴,更多的老人選擇寵溺孩子,但一些老人在孩子犯錯誤時會直接用體罰來解決,并且面的精力充沛的孩子,老人往往滿足不了他們長時間需要陪伴玩耍的需求。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常會存在補償心理,對孩子倍加呵護、寵愛,以彌補長時間不能陪伴孩子的缺憾。
幼兒期的孩子正處于和父母建立依賴關系的時期,父母的呵護、關愛、理解、陪伴讓他們很想依賴父母,卻不得不面對父母不能陪伴自己,只能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人一起生活的事實,這樣的生活狀態在孩子心中變成一種矛盾,長期以往引起焦慮。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常會有如下表現:和父母分離時非常不安,不愿意離開父母;與父母分離后食欲下降,不愿意吃飯;容易害怕,如怕黑等;總是想見媽媽或者爸爸,尤其是受打擊、受傷的時候。
忙于工作的父母,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分離焦慮,這樣不僅影響孩子早期智力開打,而且可能發展成慢性焦慮癥,焦慮情緒長期伴著孩子,影響發育和學習。因此,如果發現孩子有分離焦慮,監護人應及時通知其父母,尋找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緩解、消除焦慮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