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研究已經表明,焦慮癥狀的產生除了由特定的外部刺激因素所引起外,還與個體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有關,其中在生理方面主要表現為生化及內分泌因素方面,醫學研究顯示焦慮癥患者血液中的乳酸鹽含量較高,這可能就是引發焦慮抑郁癥狀的重要生理因素,在焦慮癥的臨床表現中也常出現如心悸、顫抖、多汗等軀體癥狀,這些都是腎上腺素分泌過量的結果,這對驚恐發作和焦慮抑郁也有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除此以外,認知因素對焦慮癥的形成和發展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埃利斯合理情緒療法中的有關理論觀點,焦慮情緒的發生并非取決于外部刺激情境,更多的取決于個體內在的認知因素,對于有焦慮癥傾向的當事人而言,往往會把外部刺激情境解讀為某種悲觀的預期或者某種危機的先兆,由此引發焦慮情緒,那么,常見的焦慮癥狀有哪些?
首先,會產生身體癥狀上的緊張感。焦慮狀態下當事人常常感到全身肌肉緊張、僵硬,特別是面部肌肉金幣、眉頭緊皺、表情僵硬,這些都是身體上的緊張感在面部表情的表現。
其次,自主神經系統反應性過強。在焦慮狀態下,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因此,常常表現為出汗、頭暈、呼吸緊促、心跳加快、身體忽冷忽熱、胃部不適甚至還有出現大小便失禁、昏厥、猝死等現象。
再者,還會對未來表現為不由自主的擔憂。焦慮癥人常處于緊張、焦慮不安中,這不僅僅與外在的刺激因素有外,更多的還與某些內在的人格特質有關,特別是在早年生活經驗中所缺少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關。
綜上所述,當焦慮癥狀發生是藥物并焦慮調節的主要手段,心理咨詢專家更傾向于通過心理咨詢的方法和技術來對當事人進行焦慮調理,具體方法在之后的文章將做具體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