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會有一個過程,對于強迫癥來說,也是如此,強迫癥的形成與發展也要經歷一個過程,它也并不是突然間發生的,我們所看到的某些突發癥狀也是經歷了一個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而已,其實這也是我們很多常范的通病,只有當問題真正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才肯承認它的存在,古人很早就告訴我們“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可真正懂得理解和運用的人卻并不多,這也是我們今人應該吸取的經驗和教訓,具體到強迫癥,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呢?當然需要弄清楚強迫癥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強迫癥在剛開始形成的過程中,必然有一定的刺激情境或者某些誘發性事件,而且當這些刺激情境或者誘發性事件發生時必然會伴隨相應的負面的情緒體驗特別是焦慮和恐懼,尤其是強迫癥人會把這種刺激與反應模式人為的自動加工并不自覺地聯系起來,以后只要出現類似的刺激情境就會不由自主地出現相應的負面情緒,以后隨著類似的刺激情境的頻繁出現,這類刺激可能還會發生泛化,只要出現與之相關或相近、相似的刺激,都會出現相同的心理反應,當這些心理反應超出個體的心理防御機制時,一些回避性反應模式就出現了,如強迫動作、強迫情緒就出現了,但而且很多時候這些應對方式都是比較消極的,只要這些情緒和行為的發生可以緩解內心的緊張和焦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條件反射,也就是是我們看到的強迫癥癥狀。
這只是強迫癥癥狀形成的初級階段,在之后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即使在沒有明顯的刺激情境的作用下,在頭腦中還出自發地呈現類似的刺激情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強迫思維和強迫觀念,并導致相應的強迫行為和強迫情緒,在強迫行為和強迫情緒發生的當時,其內心的緊張和焦慮是可以得到釋放的,但事后又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與自責,擔心類似的行為會再度發生,總是竭力地要去控制,可結果卻是越想控制卻越難控制,越難控制又越要去控制,這樣反復糾結,就是強迫癥人痛苦的來源。